天堂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堂小说 > 嫁给跑山人后,他藏不住了 > 第5章 杏林

第5章 杏林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江衔月并不知道她爹想着把她嫁出去,没了刘氏在家里叨叨,她耳根子清净许多,每日里做做绣活和家务,比刘氏在家时还要悠闲。

时已春分,春气发生,土脉润泽,正是耕耘的好时节。

江衔月看太阳快升到头顶了,就去灶房准备做饭。

比起村里人,江家日子要好过得多。

江家坳之所以叫江家坳,就是因为最初在此定居的人家是江姓,那也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以前的事了。

如今江家坳还叫江家坳,江家人却并不多,到江衔月祖父那一辈,江家也只剩下四房人。

大房在江衔月大爷爷那一辈就没了子嗣,如今已经没人了。

二房是江衔月大伯江留芳一家。

江留芳娶妻李氏,膝下只有一子江生,在从兄弟里排行老二,如今二十二岁。

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同江衔月的胞兄江旭一起参加院试,双双中了秀才,如今正在清源县所属的温陵府府学读书,准备参加今年的秋闱。

三房是江衔月三奶奶张氏一家。

张氏膝下有两子。

大儿子江留善行二,娶妻陈氏,育有两子。

长子江海二十五岁,在江衔月这一辈里排行老大,于四年前娶了离江家坳不远的赵家湾的赵氏,膝下已经有了一个三岁多的儿子玉郎。

次子江涛,十六岁,行四。

三奶奶的小儿子江留春只比江海大了月份,也是四年前娶的媳妇,他妻子姓吴,两人膝下还没有子嗣,三奶奶近来常为这事发愁。

四房就是江衔月家。

江衔月的父亲江留青十七岁的时候娶了江衔月的母亲程立雪,次年就生下了行三的江旭。

江旭七岁的时候,程氏又生了江衔月。只是她身体不好,在江衔月八岁上头就去世了,至今已有六年。

江旭也在她去世后不久,离家出走,迄今音信全无。

至于刘氏,她在江家忙于治丧之际被刘家人不明不白地送上了门,五个月后就生下了儿子江六,至今未上族谱。

刘氏在家做闺女时风评便不好,到了江家更是刁钻油滑,好吃懒做,每日里不是走东家就是串西家,到了农忙时节,更是连人影也不见一个,家里的活计就都落在了江衔月身上。

江衔月不指着他们过日子,也从不将他们母子放在心上,她想着昼食要做些什么,手上不停,利落地做好了饭菜,拎着给江留青他们送去。

——

江家田地多,每房都有三十多亩良田。

但二房和四房因为人少,便把大部分田地都租给村里人耕种。

因家中出了两个秀才,这百来亩田地都是免税的,收的租子也不高,所以村民都乐意租种。

江衔月家的田地就租给了村中的董姓人家。

董家人多,半大小子更多,就是租了二十来亩田也堪堪够一家人嚼用。

董家长辈厚道,董家长子董来富跟江留青交好,所以每年农忙时候,宁可自家地里不管,董老头也会让董来富带几个孙子来□□忙。

江留芳有些不好意思。

三房和四房家里都有牛,二房没有,江留青帮衬他,每年春播都是和他一起干的,这本来就是他占了便宜。

董家人过来帮忙,忙完了江留青家的,直接就去他家田里忙活。

但是他们家的田早年就租给了李家,那是他媳妇的娘家同族,血缘虽淡了,也是沾着亲的。

所以每到这个时候,他就交代媳妇儿把饭菜做得足足的,多弄点油水。

但李氏今天一早就有事回娘家了,现在还没回来,家里都是侄女儿在忙活,他还没来得及交代侄女呢。

江衔月常常跟着三奶奶和大伯母忙活灶上的活儿,怎么会不知道这些,她当然也准备的足。

——

刚拉着黄牛犁了一趟田的董杏林看见江衔月,牵着缰绳的手紧了紧,手心出了一层薄汗,“月,月,月儿,来送饭啊。”

“是啊,董六哥也在啊,劳你们受累了,快过来喝碗水歇歇,该吃饭了。”

以往来家里帮忙的通常是董大伯和他三个儿子,倒是少见董杏林,而且他什么时候染上结巴的毛病了?

江衔月脑子转了一圈,想起董杏林小时候爱坐在门槛上学结巴的事来。

估计是哪回恰巧赶上打雷下雨天了吧,她稍稍同情了一下,就招呼其他人吃饭。

“今天月儿来送饭啊?”董来富接过江衔月递过去的饭碗,笑着同她说话。

“嗯,董大伯,你们辛苦了,可要多吃一点儿。”

“哈哈,好,放心吧,我不跟你们客气。你拎这么多东西,可沉吧,一会儿让杏林帮你把篮子提回去。”

董杏林眼睛亮了亮,还没说话,就听江留芳道:“哪值得杏林再跑一趟,晚上我和留青回去捎回去就行了。”

江留青也点头附和,又问江衔月,“你还没吃吧?先回去吃饭吧,碗筷晚上我们带回去。”

——

董来富看见侄子瞬间就黯淡下去的眼神,哭笑不得。

十几岁的男娃子,心思都摆在脸上,他怎么会看不出来。

他的小儿子桃林比杏林大两个月,平日里也是恨不得围着江家丫头转。

就因为他这次带了杏林来这边,没带他,那小子这两天都跟他赌气呢。见了他鼻子不是鼻子,眼不是眼的,弄得他都想削他一顿。

只是年轻人意气用事,心上有了就顾头不顾尾的,蒙着头一个劲儿往前冲,却也不想想,这是心想就能事成的事儿吗?

他何尝不想跟江家结亲,以他和江留青的关系,结个儿女亲家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但是仰头嫁女,低头娶妻,平心而论,他张不开这个嘴。

自己家什么条件他还不清楚吗,他闺女要是年纪合适,江旭又在家的话,他就是赖也要把闺女赖给江家。

但是把江家闺女娶回去做儿媳妇儿,还是算了吧,他怕江留青跟他绝交。

——

董杏林望着江衔月远去的背影,有些懊恼。

他们年纪渐长,便不能在一处玩耍了,这样能见到人的机会也不常有。

昨日里爷爷交代大伯,说是这回就带他过来江家这边帮忙,大伯也应下了。

他虽不知道其中有什么缘故,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,连被五堂哥桃林气鼓鼓瞪了好几眼都没有计较。

只是此刻,那份高兴都变成了懊恼和沮丧。

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,平时跟别人说话都好好的,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反倒结巴了呢?

或许就像他娘说的,他应该跟着五堂哥好好学一学。

毕竟五堂哥对着月儿的时候,从来不会紧张,还总有很多话可以说。

——

有董家帮忙,江留芳和江留青两家的二十亩田地不过几天就全部种好了。

江留青让董来富把牛牵回去,“有个牲口,你们也省点力气。”

董来富笑笑,“那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。有个牛是能省不少力。我爹带着来贵他们,十个人四天也就犁了二十亩地,还累得不行,就这还不算田里来回跑着帮忙的几个小的。”

董家人丁兴旺,单靠租种水田完全不够嚼用,还租了别家的旱地,开了荒地。

江留芳道:“是半坡那儿的地吧?那片都是黄土,土里石头还多,下再多雨也都是硬邦邦的,难伺候得很,是费力气,不过种红薯和花生还行。”

董来富点头。

对他们来说,有地种就是好的,石头多他们多下点力气总能收拾妥当,日子总算有奔头。

要是像他爷爷那时候,饭都吃不饱,吃不饱饭就没力气,没力气就更吃不上饱饭,那才是走进死胡同里了。

如今虽然苦,比起过去那算是好到天上了。

趁如今世道好,老天爷也赏脸,他们这一辈儿好好干,等他儿子那一代长起来,日子总不会差了。

江留青则问起董老头,“董叔身体好些了?怎么又下地了?”

董来富搓了搓手上的泥巴,黝黑的脸庞露出憨笑,带着点不好意思。

“先前月儿送来的藕粉,他惯常喝着,养了一个冬天,觉得身体轻快多了,不吐血了,咳嗽起来也没那么疼了。

“这不,一开春就闲不住,谁劝也不听。还没说让他别下地,好好养着,就跟我们吹胡子瞪眼的。

“不过有底下几个小子时时看着劝着哄着,他也算知道惜力气了。”

“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,怎么闲得下来。不过有效验就好,那还是年前得的两大筐莲藕,一时吃不完,月儿就琢磨着做了藕粉。我回去看看还有没有,要是有就再给你送去。”

江留青为人和善又心软,看见什么都爱帮一把。

去年十月他从黄里正家的荷塘边儿上经过,一群半大小子也不怕秋深水冷的,在那里商量着挖莲藕吃,还不等他阻拦,就一个个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往水里跳。

年纪大的那几个还好说,黄里正家那七八岁的小孙子不通水性,跳进去就扑腾着沉底儿了,他赶紧跳下去把人捞上来。

为此黄里正好一番谢,莲藕就是那时他送来的。

董来富没法拒绝,大夫开的汤药他爹总不愿意喝,觉得是糟蹋钱买苦吃。

他看喝藕粉有效果,也去镇上和县里问过,都没有找到哪有卖的,就算江留青不说,他也想厚着脸皮问一问。

——

江留青一回到家就跟江衔月说起这件事。

“那藕粉家里还有没有?你董爷爷操劳了一辈子,眼看着日子好过些了,又染上吐血的毛病。大夫说是热症,年轻的时候出力太大,积劳成疾,热毒过重。既是藕粉管用,要是咱家里有,你就再送去些。”

江衔月点头,“还有不少,我明儿一早就送去。”

藕粉味道清淡,不放糖的话也只有江衔月喜欢吃。

当初黄家送来的莲藕差不多有两三百斤,还都是粉藕,除了留着炖汤的和分给亲戚们的,剩下的都被江衔月做成了藕粉。

莲藕出粉率低,哪怕她磨得精细,剩下这一百多斤藕也只出了十多斤的藕粉,给大伯母和三奶奶家各送了两斤,董家也送了两斤。

剩下的几斤,江衔月从去年冬天吃到现在,也只吃了一斤多,还有几斤包得严严实实的在罐子里放着。

董家人都不错,董爷爷几个儿子也都孝顺,听大夫说能治就不计银钱去抓了药,想着法儿给董爷爷调养身体。

但董爷爷一生要强,生怕自己这病拖累了一家子,就是家里人把药煎好了端到跟前,他也死活不吃,就这么一直拖着。

藕粉清热凉血,对热症有奇效,既是董爷爷用着好,明天就再送一些过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