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堂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堂小说 > 红楼贾政很正经 > 第24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

第24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离别苦,情意重。孩子们临走前,强忍着眼泪,没有在祖母面前哭得不成样子。

迎春和惜春送了宝玉黛玉探春三姐妹每人一枝杨柳,笑着与姐妹兄弟告别。

即便如此,其中凄苦,更是难说。

大房的贾赦与邢夫人也有一番叮咛,贾政与王夫人都笑着应了。东府那边贾珍与尤氏也亲来相送。

王夫人又看了一眼王熙凤,轻声说“凤丫头,你···”

“太太不用担心,你那日说的我都记住了。”王熙凤打断了她的话,笑着说。

王夫人点点头,再多的话也没说。

贾琏亲自将贾政一行人送到了渡口,又是一番叮咛后,送他们上了船。贾琏也就回府了。

一整个冬天贾琏没做什么公事,只顾着玩乐,银钱就不太趁手。

他回了院子,见王熙凤与平儿正坐在炕桌前算账,王熙凤说着些什么,平儿打着算盘。

贾琏一进屋,王熙凤就没说话了。贾琏却有了谋划。

贾琏声音粘腻地叫王熙凤“凤儿,近日辛苦你了,家里家外,桩桩件件,可少不了你。”

边说话边半靠在王熙凤身上,一只手挑起了王熙凤耳边的一缕头发,把玩着。

王熙凤感到很不舒服,她稍微偏了一下身子。

“不高兴了吗?是不是嫌我冷落了你?”贾琏笑着说,又贴着王熙凤,离她更近了。

“无事献殷勤,二爷找我有什么事情吩咐直说就是了。”王熙凤神色淡淡,说道。

“老太太本来想让你去金陵薛家吊丧,只是二老爷正巧去扬州,他便去了。你后悔不能去扬州找你心仪的江南女子,现在不高兴又来我这里找不痛快?”王熙凤讥讽之意更浓。

贾琏听了,更觉得王熙凤是在闹小性子,因为受了冷落心里不高兴。

想到这里,贾琏觉得这几日要好好在王熙凤身边献献殷勤,才能笼络王熙凤的心。

贾琏坐了起来,一只手揽过王熙凤肩膀,右手捏起王熙凤一只手,揉捏了一下,柔声说“什么女子在我眼里都比不得你。瞧瞧,春日里风大,你也不记得多擦擦手脂。”贾琏边说边从袖袋中掏出一小罐手脂,抠了一块儿,要为王熙凤抹。

王熙凤猛地抽开手,仍是说“二爷有什么事情直说吧,不要这样,我消受不了。”

贾琏平常与女人相处时,总是厚脸皮,他认为王熙凤方才的言行都是在对他撒娇。因此贾琏毫无恼意,男女之间,偶尔舍弃身段,也不碍事。

他见平儿不识眼色地仍坐在炕桌前,挥挥手,让平儿退下 。可王熙凤却不许“平儿,账还没算完,你去哪里?”

平儿夹在两人中间,听了王熙凤的吩咐。

虽然贾琏并不介意平儿在场,只是看王熙凤仍然神色冷硬,他认为自己不能操之过急。

“二奶奶和平儿姑娘安心坐着,我给你们倒茶。”贾琏说罢,亲自倒了两杯茶端到王熙凤与平儿面前,又笑道,“我就在外边伺候着,有什么吩咐就叫我。”

平儿没什么反应,王熙凤也是爱答不理。

贾琏也没有挫败,就笑盈盈出去了。他打算今日在外面吃吃酒听听曲就可以了,晚上早早回家,再做谋划。

“他刚才靠近我的时候,我感觉浑身不舒服。”贾琏一走,王熙凤就对平儿抱怨。

“奶奶和二爷每次吵架,过几天他服个软,你也就好了。”平儿说道。

王熙凤摇摇头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我一看到他,就能想起许多他与别的女人调笑的画面,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,但可以想象到。”

“奶奶又给自己找不痛快了。”平儿安抚王熙凤“平日里家事就够忙的了,现在又白白消耗心力,这怎么行呢?”

“你看他刚才那样,不就是没了钱想找我要吗?以为我看不出来吗?”王熙凤又说。

平儿毕竟是王熙凤的丫鬟,对主子之间的矛盾只能尽量劝解“二爷不管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,总是先服软了,奶奶也别再计较,不然你自己心里也难受。”

王熙凤又是轻轻摇摇头“不说这个,方才说到哪里了,继续吧。”

平儿点点头,“大爷那边已经拿回上次一放出去的款子了,本息合计五百五十两···”

贾政一行人雇了两条船,大人孩子一起在一条船上起居,下人们就随行在另一条船上。王夫人起初并不习惯坐船,几个孩子倒是适应得很快。

此时王夫人坐在贾政身旁,船有些颠簸,王夫人脸色发白,眉头紧皱,一手撑着桌沿,力气太大,手指都泛白。喝了一些汤药反而更难受了,怕吐出来,又用帕子掩住嘴巴。锦屏在一旁小心服侍着。

贾政见她难受,自己心里也难过。叹口气,不顾王夫人的阻拦,扶着她半躺在自己怀里。

王夫人神色不太自在,双手紧紧捏着帕子。贾政笑了笑,松开夫人紧攥的手。

贾政低头轻轻哼唱了一首江南小调,边哼唱边一下下轻拍着夫人的脊背。

“秦淮缓缓流呀,盘古到如今,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···”

伴着悠悠流水,王夫人在歌声中渐渐平静了下来。

船行八日,快到济宁府了。正是风平浪静,春风醉人的时候。

王夫人习惯了坐船,每日也不再脸色发白,贾政放了心。

“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国所建的邗沟,后来经由历代不断扩建,联通了京城与杭州,成为南北之间重要的水上运输线路···”贾政站在船头,正与孩子们讲解着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由来。

每到一处地方,贾政都要与他们细细说一说当地的风物历史,若是孩子们有人感兴趣,就停了船,上岸逛一逛。索性也不着急赶路。

今日天气晴好,风和日丽,孩子们自觉齐齐在甲板上看风景。

因为水面平静无风,黛玉也就在甲板上多待了一会儿。越向南走,目之所及越接近黛玉熟悉的故乡。此时的心情与当时孤身一人来京时完全不同了。

黛玉看了看坐在她旁边的宝玉和探春,轻声笑了一笑。这次回去不仅有舅舅舅母带着她,还有两个至亲玩伴。

“林妹妹快到家了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。”宝玉说道。

探春手指了指河岸边正围在一起洗衣服的妇女,问黛玉“林姐姐,她们都是这样洗衣服的吗?”

黛玉顺着探春手指的方向也看了过去,点了点头,回道“南方河流广布,平民百姓之家都是在河边洗衣服的。”

“确实是一番闲适的田园图画。只是这河这么宽,想必水也很深,离得近了也不太安全。”探春说道。

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。”黛玉也同意探春的说法。

“不要说这些了好不好,咱们不如吟诗来玩?”宝玉笑道,自己先摇头晃脑吟了两句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”

黛玉和探春最是乐得看宝玉装模作样的滑稽样子,都觉得好笑。

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万重山。”黛玉柔声念了一句。

“这是王安石的诗,妹妹读这两句定是归心似箭了。”宝玉笑道。

黛玉调皮地眨眨眼。

“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。”探春看着河岸边放牛的牧童,吟了这句诗。

黛玉点点头“三妹妹的一双眼睛,总是能看到比表面的风景更多的东西。”

“也许她是故作深沉也说不定呢?”宝玉故意说道。

探春也没理他,叹了口气说“虽然才出来了这几日,每日也都在船上。但我这几天的所见所感,好像比以前所有都要多。”

黛玉走到探春身边,搂住探春肩膀柔声道“平日里总是你们安慰我,今日你自己怎么也开始哀叹了呢?”

探春虽然只是简单说了几句话,但是黛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更多,这才来安慰探春,让她不要多想。

“三妹妹要有什么难解的问题,不如咱们一起去问老爷。总之老爷也无聊,又总爱与我们说这些事情。”宝玉说道。

黛玉轻笑着说“小心我把你刚才说的话告诉舅舅,就说你取笑他,看他怎么打你。”

“林妹妹总是欺负我!”宝玉装模作样地皱了皱鼻子。

“我不理你们两个,我要去找老爷。”探春食指分别指了一下宝玉和黛玉,又玩味笑笑,离开了甲板。

此时贾政正在船舱里,手里拿着一本志怪故事,绘声绘色地读着。王夫人坐在贾政旁边,神色柔和,认真听着。

探春悄悄走了进来,贾政读得正投入,探春就坐在了王夫人旁边,也一起听,王夫人顺势搂紧了探春。

“那个书生正在破庙躲雨,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娇媚女声,说‘公子一个人太孤单,不如小女子与你做个伴’。那书生一回头,只见···”

听到这里,王夫人抱紧了探春,母女俩都很紧张。

贾政挑了一下眉毛,继续说“哪有什么美貌女子,竟是一只面露凶光的灰色狐狸,正凶狠地盯着书生···”

王夫人与探春都神色紧张地看着贾政。

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贾政右手在桌上轻轻拍了一下,不再说话了。

王夫人很是意犹未尽,以前在贾府的时候,谁敢读这些故事来听呢。贾政这几日给她读的几篇故事,都很有趣。

王夫人起身倒了杯茶给贾政。

贾政笑着接过了,一口气喝罢,又说“我知道夫人还想听,只是这么惊险刺激的故事还是晚上听着比较有趣。”

王夫人自觉心事被看穿,轻笑着坐到了贾政对面。

“老爷总是爱吊我们胃口”探春说罢,还轻哼了一声,耍赖般在王夫人怀里蹭了蹭。

贾政仍是微笑,不再提这件事。

“怎么不在外面多坐一会儿,宝玉黛玉还在外面吗?是不是风太大了?”王夫人柔声问探春。

探春摇摇头“二哥哥说我有心事,让我来问老爷。”

正说话间,宝玉黛玉笑着进来了,黛玉坐在了王夫人身侧,另一边是探春。宝玉只能叹口气坐了椅子。

王夫人搂紧了黛玉探春,又问黛玉“外面风大吗,可有头疼?”

黛玉摇摇头,亲昵地抱紧王夫人右臂,回道“外面待久了腻歪,想与舅舅舅母一起待着。”

说罢又看向贾政“舅舅的故事读到哪一个了呢?”

黛玉并不是真的对贾政讲的故事感兴趣,她只是喜欢这种氛围。

太阳晒得暖融融的,船儿晃悠悠,她与探春都窝在舅母怀里,听舅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。

舅母怀里有母亲的味道。

“宝玉,你去为母亲,两个姐妹准备好茶水点心。”贾政笑着吩咐宝玉。

宝玉听罢,嘻嘻笑着,动起手来。

袭人本来想自己来做,贾政笑着对她摇摇头,袭人就没插手。

“锦屏与袭人也要。”贾政又对宝玉说。

“知道了,老爷。”宝玉将茶端到贾政面前,调皮道。

一会儿功夫,宝玉将茶水点心都准备好了,贾政又示意锦屏与袭人也坐下。继续讲了起来。

船到济州府,这里是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驿站,号称“运河之都”。

在济州他们停船休整了几日,贾政亲去拜见了今河道总督,陈光和。

此人与贾政年岁相近,为人很是谦和,对贾政毫无拉拢或是不屑的神色。

出身寒门却四十出头就能身居高位,此人绝不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。贾政暗暗想到,表现更是滴水不漏。

陈光和对贾政多有勉励,也很是好心肠地讲了一些水务上的关键。贾政诚恳谢过了。

又在陈府用了饭,陈光和要留贾政在他府上歇息几日,被贾政以妻女还在驿馆的理由婉拒了。

接下来又在济州府待了三日,贾政除了带夫人孩子游玩赏景,自己也私下里认真考察过了这里的水利工程与几日来的漕运情况,心里有了一些盘算。

离开济州府两日,就到了江苏境内,两岸的风物也与京城大不相同,一派江南风光。

他们在济宁府见到了林如海派来的人,并一封信件。

信上说他一收到贾政的信,就亲自去了金陵。那时丧事已经结束,林如海以亲戚的身份,给薛姨妈撑腰。

那薛家几个旁支本来只等着丧事结束,就要向薛姨妈孤儿寡母发难,联合族内长老,将家财独占。只是突然来了个官职奇高的林如海,要为薛姨妈母女做主,让他们的美梦落了空,只能之后再做图谋。

除了薛家的事,林如海还说已经在林府旁边找好一处府邸,供贾政一家下榻。

贾政为王夫人细细读了信,见王夫人长舒了一口气,贾政笑着说“现在不担心了吧?”

王夫人点点头。

“虽然如此,我还是想到扬州后安顿下来就去一趟金陵。”贾政又说“还是将妹妹母子都接到身边,你才能放下心。”

王夫人神情有些不好意思。连日来,贾政言语行动中总是与她很亲近,倒像是年轻时候的相处了。

人生苦短,也不知道时候就被岁月磋磨,失去了曾经的模样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